「慈心」為什麼要推動種樹活動?
近年來人類對肉品需求量大增,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被砍伐,用來生產穀物作為畜牧業飼料;加上工商業活動密集,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造成地球暖化、全球氣候異常,地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減碳」,刻不容緩! ...

more +
「慈心」為什麼要推動種樹活動?
近年來人類對肉品需求量大增,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被砍伐,用來生產穀物作為畜牧業飼料;加上工商業活動密集,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造成地球暖化、全球氣候異常,地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減碳」,刻不容緩! 本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法師在早年就很重視種樹,在關西慈心農場造林、維護青山與九龍山的自然林場,希望護祐有情。福智寺住持如證和尚於3月21日,在雲林古坑的「有機農業推廣教育中心」主持種樹活動。據統計,當日共2,500人合力種下4,000棵樹呢。 種樹不僅能減碳,還能營造生物棲地。本基金會賴董事長希望「種樹」能成為全民可做的事,因此,特邀大家持續參與種樹行動。

close -
種樹有什麼好處?
1、國土保安 2、涵養水源 3、綠化環境:提升生活品質,樹葉及枝條會攔截噪音,降低音量 4、遊憩休閒 5、淨化空氣:樹林可截留空氣汙染物,減少各種汙染粒子或氣體 6、水土保持 7、生態保育 ...

more +
種樹有什麼好處?
1、國土保安 2、涵養水源 3、綠化環境:提升生活品質,樹葉及枝條會攔截噪音,降低音量 4、遊憩休閒 5、淨化空氣:樹林可截留空氣汙染物,減少各種汙染粒子或氣體 6、水土保持 7、生態保育:提供昆蟲鳥類棲息及食物來源(基因庫、炭素庫) 8、調整微型氣候:蒸散作用降低週圍溫度 9、減緩溫室效應 10、自然教育。

close -
政府對種樹相關活動,有獎勵或補助的計劃嗎?
1. 林務局「綠色造林計畫」之獎勵造林 2. 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之補助
如何選擇樹種?
依造林目的、樹種習性、種植地點、…等,決定樹種如下: (一) 造林目的 1、景觀性 樹形優美落葉變色或花果具特色者,如台灣欒樹、楊梅、羅漢松、青楓、台灣紅榨槭、台灣海桐、赤桐 ...

more +
如何選擇樹種?
依造林目的、樹種習性、種植地點、…等,決定樹種如下: (一) 造林目的 1、景觀性 樹形優美落葉變色或花果具特色者,如台灣欒樹、楊梅、羅漢松、青楓、台灣紅榨槭、台灣海桐、赤桐、山櫻花、水黃皮、欖仁、油桐等。 2、經濟性 ‧北部:烏心石、樟樹、台灣肖楠 ‧中部:烏心石、樟樹、台灣肖楠、桃花心木、台灣櫸 ‧南部:光蠟樹、印度紫檀、桃花心木 ‧東部:光蠟樹、印度紫檀、桃花心木、台灣櫸、樟樹 3、景觀性及經濟性兼具 樹形優越花果具特色木材或葉子具經濟價值者,如烏心石、樟樹、台灣肖楠、土肉桂、楓香、青剛櫟、長尾柯、楠木等。 4、生態性: 5、保安林地: 6、護坡 (二) 樹種習性: 1、耐貧瘠: 2、耐風: 3、耐陰: 4、耐旱:櫸木 5、耐濕: 6、耐鹽:黃槿、瓊崖海棠、欖仁、土沉香 7、耐熱: 8、耐寒: (三) 造林地特性: 1、氣候條件 各地之雨量分布及氣溫不同,樹種必須於以考量,如: (1)南部:較乾燥、炎熱,應選耐熱、耐旱樹種如櫸木、桃花心木、印度紫檀、相思樹等。 (2)北部降雨量及天數較多、溫度較低,宜烏心石、樟樹、台灣肖楠、杜英、楠木等。 (3)台東地區與南部類似。 (4)中部條件介於北南之間選擇性較大。 (5)花蓮地區類似中部地區。 2、土壤條件 (1)土地肥沃、理化性佳者,適合各種樹種。 (2)易於乾燥、貧瘠之土地,任何樹種之成長量均會衰退。 (3)PH5(含)以下的酸性土壤對所有的闊葉樹影響甚大。 3、海拔分布 (1) 沿海地區 ‧ 海岸第一線: 木麻黃、黃槿、白水木。 ‧ 海岸第二線內緣: 木麻黃、黃槿、小葉南洋杉、水黃皮、白千層、大葉山欖、台灣海桐、海桐、血桐、欖李、欖仁、蘭嶼羅漢松、瓊堐海堂、毛柿、榕樹、沙朴、海檬果、繖楊、福木。 (2) 一般平地 台灣肖楠、台灣櫸、欖仁、羅漢松、蘭嶼羅漢松、烏心石、光蠟樹、樟樹、台灣相思樹、青剛樂、小葉南洋杉、茄苳、印度紫檀、桃花心木、楝樹、杜英、黃連木、楓香。 (3) 山坡地 ‧低海拔 ‧中海拔 ‧高海拔

close -
種樹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1、準備工具: 皮尺、移植鏝(小鏟子)、鶴嘴鋤(或小鋤頭)、圓鍬、十字镐、澆水用具等是基本工具,如栽種地點特殊可能需要更多。 2、適當季節: 合適的栽植季節是成功的首要條件。不論何種樹種,一 ...

more +
種樹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1、準備工具: 皮尺、移植鏝(小鏟子)、鶴嘴鋤(或小鋤頭)、圓鍬、十字镐、澆水用具等是基本工具,如栽種地點特殊可能需要更多。 2、適當季節: 合適的栽植季節是成功的首要條件。不論何種樹種,一定要在休眠季節進行栽植。即自秋末芽開始休眠之後,至翌年早春芽綻放前實施,其中以冬至至立春為最理想。當芽已綻放才栽植,則枝條之生長比新根快,水份的吸收速率無法平衡蒸散耗損速率,致易受日曬及高溫之害,不易存活。 (一) 可灌溉之土地 以苗木休眠之12月至翌年2月最適宜,植栽後若遇乾旱則灌溉之。 (二) 不可灌溉之土地 (1)北部1~3月之冬、春雨期 (2)中部1~5月之冬雨至梅雨期 (3)南部5~7月之梅雨至夏雨期 (4)東部11~翌年3月之冬雨至春雨期 (5)澎湖與南部相同 3、苗木規格: (1) 不可灌溉林地 高度50~60公分者最為適宜。40~50公分及60~80公分者次之。 (2) 可灌溉林地 採用較大苗木可較早成林。苗木直徑以2~3公分者最為適宜。但苗木單價高出很多。 4、種樹步驟與要點: (1) 整地: ‧一般採條狀整地,種植列寬度一公尺,種植列內草頭高度不可超過20公分。 ‧種植列外也要適當除草,草頭高度不可超過40公分。 (2) 栽植密度: ‧經濟造林:每公頃栽植株數在1500~2000株之間。 ‧景觀造林:常配植其他灌木及草本植物而降低株數。 ‧其他目的造林:沒有固定的密度及配置方式。 (3) 掘穴:植穴的大小,依樹苗的大小而定。一般為寬40公分深30公分,能使苗木根系舒展不致盤曲的程度為宜。掘出來的土,把肥沃的表土堆在一邊,心土堆在一邊,以待種樹。 (4) 栽植: ‧植穴挖好後將堆肥放在穴底(不施肥者免)。 ‧去除種植苗木用的盆器或塑膠袋,並注意避免苗木根部土塊鬆散,以提高成活率。盆器或塑膠袋若未拿掉,則會導致盤根,苗木生長不良。 ‧將堆放在一旁的表土放入穴底,樹苗種下後再覆蓋心土,並壓實。 ‧種植後要作水圍,以利灌水。但易積水的土地,則需做成土堆,以免積水。 ‧種植後要澆足夠的水,再用落葉雜草加以敷蓋(保水、防沖刷)。 (5) 立支架: 種植時應同時設立支柱以支撐苗木。 5、種樹前可先參考相關書籍或上網蒐集,並多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close -
種樹後應如何維護管理?
1、水份管理: 視需要灌溉。乾旱季節尤須注意。 2、雜草管理: (1) 造林後要勤加巡視,看到藤蔓、雜草纏繞抑蔽林木時,則需要除草、切割蔓藤,以免樹木生長空間受到妨礙。尤其栽植苗木在1公尺以 ...

more +
種樹後應如何維護管理?
1、水份管理: 視需要灌溉。乾旱季節尤須注意。 2、雜草管理: (1) 造林後要勤加巡視,看到藤蔓、雜草纏繞抑蔽林木時,則需要除草、切割蔓藤,以免樹木生長空間受到妨礙。尤其栽植苗木在1公尺以下者,容易被雜草覆蓋而生長不良或死亡。 (2) 除草次數在栽植後第一年至第六年依次為3、3、2、2、1、1,共十二次。雨季或施肥林地,雜草生長迅速,視實際需要增加除草次數。除草時同時切割蔓藤。 (3) 第七年除草作業可停止(造林木高度超過雜草80公分時,可不必再除草)。但蔓藤若影響林木生長及樹形時,仍須切割蔓藤。 3、病蟲害管理: 林木發生病蟲害或有發生跡象時,請儘速向各區種樹窗口回報,以利派員勘查及提供防治建議。 4、肥培管理: (1)為促進林木生長可適當施肥,優先選用兼具改良土壤的堆肥。 (2)施肥方法以在植株週圍掘溝施肥後覆土以免肥份流失。 5、補植: 造林後,苗木難免有枯死情形,需要儘速用大苗來補植,以期造林生長整齊,早日成林。 6、修枝: (1) 經濟造林:以生產無節、通直、圓滿的高經濟價值木材為目的。 (2) 景觀樹木:以提高景觀美感為目標。 (3) 生態造林: 7、疏伐: (1) 時機: 林木樹冠已鬱蔽,而彼此競爭,即需要疏伐。否則林木之間開始競爭生長空間、陽光、水份、養份等,會導致生長優劣現象。 (2) 目的: ‧讓林木正常生長。 ‧改善通風、採光等,減少病蟲害。 ‧讓地表植物能夠生長,以保護水土。 (3) 原則: 對過密的樹林部份,以留優汰劣的原則疏開,把不良木及無利用價值之雜木砍除。使林內有適當的陽光照射進來。 (4) 次數:依實際需要處理。

close -
種樹後如何避免影響鄰居(田)?
1、與鄰近作物生產區之鄰接帶設置保留緩衝帶(配合遮蔭影響,至少3m以上)。 2、定期除草,維護環境清潔,減少老鼠等動物居住。 3、樹種選擇較耐病、耐蟲者,減少病蟲害之傳播。 4、選擇 ...

more +
種樹後如何避免影響鄰居(田)?
1、與鄰近作物生產區之鄰接帶設置保留緩衝帶(配合遮蔭影響,至少3m以上)。 2、定期除草,維護環境清潔,減少老鼠等動物居住。 3、樹種選擇較耐病、耐蟲者,減少病蟲害之傳播。 4、選擇樹根不會造成路面破壞,或破壞地下水層之樹種。 5、不要種有異味之樹種。 6、加強敦親睦鄰 。

close -
種一棵樹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依據聯合國所發起的「造林植樹,造福地球:10億株樹運動」,該計劃估算:一株樹每年平均可吸存12公斤二氧化碳。
種樹後如何與大家分享?
凡種樹後,可將種樹行動、發願等內容登錄於種樹護地球之網站,網站有自動統計功能,將隨時呈現種樹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