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水寶盆】
慈心基金會以「水寶盆」廣泛運用於海岸造林,不僅獲得「Buying Power獎勵採購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首獎殊榮,更是連續第三年獲獎項肯定。於本月16日假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接受頒獎。

「buyingpower舉辦第四年了,企業採購社會企業創新產品的金額從一開始的八千萬到今天超過六億,成長到超過五百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今年在全球疫情緊張的情況下,還能翻倍成長,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政務委員唐鳳很有信心地表示:「這幾年我們舉辦巡迴體驗、參訪,讓企業了解不只是物超所值,它創造的是永續的環境價值、社會價值,大家共同朝著永續發展的目標,我想明年有機會再翻倍。」
代表受獎的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表示,基金會自2017年起開始和社會企業合作研發水寶盆,2018年將研發成功的水寶盆應用於海岸種樹行動,有效解決海岸造林灌溉水源缺乏問題,並緩衝海岸土地高溫、強風等逆境,提升樹苗的存活率達 90%、生長速度2倍以上,截至目前為止,已在全臺13個縣市海岸以水寶盆種下逾14萬6千棵樹,為臺灣海岸線築起一道綠色長城,並且憑藉著臺灣海岸種樹成功經驗,在今年啟動與金門縣林務所合作,首度將水寶盆技術引進離島,可望為面臨艱鉅挑戰的金門海岸造林計畫帶來轉機。
會後程總監向唐政委請教後續帶動大眾的做法,並報告慈心從2018年和全球400個環保團體一起宣示,未來25年要為地球種1兆棵樹,慈心發願承擔10億棵樹,未來也要用水寶盆前進金門和蒙古,唐政委十分讚許!
海岸造林本非易事,而金門面臨沿海土地植被嚴重流失、極端氣候下乾旱、少降雨等嚴峻問題,海岸造林工作格外艱辛,儘管過去多次試行海岸造林,卻仍不敵惡地環境挑戰。今年5月,金門林務所首次在於歐厝、嚨口兩處造林地施用水寶盆,後續並邀請慈心基金會種術總監程禮怡及專員丁玉峰至金門分享海岸造林經驗,實地走訪金門海岸造林地,與林務所同仁交流海岸林防風編柵、依風向及遮蔭程度配置適宜樹種、實際操練支架架設、捆繩、水寶盆種植程序,並於園區內種下豆梨、桃花心木及烏?等樹種。歷經半年多的環境調整與悉心養護,以水寶盆試種的300株樹苗,有高達7成存活率,且苗木持續健康成長。亮眼成果不僅令人振奮,也證實水寶盆於惡地環境中尤其卓越的護樹功效。